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

明太祖寶訓:卷一 [孝思]-朱元璋


  孝思 - -朱元璋



甲辰四月乙未,中書省臣進宗廟祭享及月朔薦新禮儀,太祖禦白虎殿,覽畢退,自殿西步自戟門東,忽悲愴流涕。

 謂宋濂、孔克仁曰:

“吾昔遭世艱苦,饑饉相仍。當時二親俱在,吾欲養而力不給。
今賴祖宗之佑,化家為國,而二親不及養,追思至此,痛何可言?”
因命並錄皇考妣忌日,歲時享祀,以為常。



吳元年四月辛亥,仁祖忌日,太祖詣廟祭畢,退禦便殿,泣下不止。 

起居注詹同侍側,再三慰之。太祖曰:

“往者吾父以是月六日亡,兄以九日亡,母以二十二日亡,一月之間,三喪相繼,人生值此,其何以堪?終天之痛,念之罔極。”

愈嗚咽不勝,左右皆不能仰視。

  
丁卯,仁祖後忌日。太祖詣廟祭畢,退禦便殿,謂侍臣朱升曰:

“昔吾母終時,吾年甫十七,侍母病,晝夜不離側。
吾次兄經營家事,母遣呼與偕來,囑曰:
'我今病,度不起,汝兄弟善相扶持,以立家業。'
言訖而終。
今大業垂成,母不及見,語猶在耳,痛不能堪也。” 

因悲咽泣下,群里莫不感惻。





洪武元年正月乙亥,追尊四代考妣。 祭訖,太祖顧謂李善長曰:

“朕荷先世積累之勤,慶及於躬,撫臨憶兆。
今遵行令典,尊崇先代,齋肅一心,對越神靈,所謂焄蒿淒愴,若或見之。”

善長對曰:“陛下誠孝感通,達於幽顯。”

太祖曰:“奉先思孝,祭神如在。誠敬無間,神靈其依。苟或有間,非奉先思孝之道也。”

  


二月壬子,定宗廟時享之禮。既而太常又進宗廟月朔薦新禮。太祖覽畢,謂群臣曰:

“宗廟之祀,所以隆孝思也。
然祭之於後,不若養之於先,朕今不及矣。
嘗聞為人子者,願為人兄,其意謂為兄待膝下之日,早於養之日也。
朕於子為人弟,親存而幼,不能以養。
及長而富有天下,則親歿矣,雖欲以天下養,其可得乎?”

因悲嘆久之,命以月朔薦新儀物著之常典,俾子孫世承之。



洪武二年四月乙亥,太祖因侍臣言及醫者吮癰事,曰:

“朕嘗思人子於其親,一體而分者也。
思念之篤,精誠之至,必相感通。
思遭兵亂,母后之墳為兵所發,朕收遺骸,失一指骨於墳近地,遍求不可得。
忽得一骨,然未敢必其是。
聞世有以指血驗之者,遂囓指滴血其上,果透入其中。
及以他骨驗之,則血不入。
乃知親之氣血相感如是,與他人自不同也。
故古人有母搤臂噬指,而子即心痛,理有之矣。
今人父子兄弟一遇利害,或悖戾不相顧者,獨何心哉?

 


九月己酉,太祖聖誕日。朝罷,退禦便殿,謂侍臣曰:

“朕昔喪親,適值艱難之際,今富有天下,不能為一朝之養,此終身之痛也。
朕昨夢見客親聚處之歡,一如平生。
益父母子孫,本同一氣,精神所格,有感必應,孰謂的明異達耶?”

侍臣曰:
“此陛下孝誠感通,形諸夢寐,非偶然也。”


洪武四年正月己巳,命建奉先殿。太祖謂禮部尚書陶凱曰:

'朕聞事死如事生。朕祖考陟遐已久,不能致其生事之誠,然於追養之道,豈敢怠忽?

复感歎曰:
“養生之樂,不足於生前,思親之苦,徒切於身後。 今歲時祭享,則於太廟。
 至於晨昏謁見、節序告奠,古必有其所。爾其考論以聞。




洪武八年三月丙寅,命皇太子及諸王往鳳陽祭皇陵。太祖惻然曰:

“吾祖宗去世既遠,吾父母又相繼早亡,每念劬勞鞠育之恩,惟有感痛而已。
今日雖尊為天子,富有四海,欲致敬盡孝,為一日之奉,不可得矣。
哀慕之情,昊天罔極。今鳳陽陵寢所在,特命爾等躬詣致祭,以代朕行。
 孔子曰:'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。'爾等敬之。”
  
因悲嘆不自勝,太子諸王皆感泣。


 
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己丑,享太廟畢,太祖步出廟門,徘徊顧立,指桐梓謂太常臣曰:
 “往年種此,今不覺成林。鳳陽陵樹,當亦似此。”

因感愴泣下。又曰:
“昔太廟始成,遷主就室。
禮畢,朕退而休息,夢朕皇考呼曰:'西南有警。'
覺即視朝,果得邊報。
祖考神明,昭臨在上,無時不存。
爾等掌祭祀,宜加敬慎,旦暮中使供灑掃,奉神主。
恐有不虔,當以時省視,務宜齋潔,以安神靈。”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