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

明太祖寶訓: 卷一[谨好尚]-朱元璋

[谨好尚]-朱元璋


洪武元年閏七月丁卯,太祖謂侍臣宋濂等曰:

“自古聖哲之君,知天下之難保也,故遠聲色,去奢靡,以圖天下之安,是以天命眷顧,久而不厭。
後世中材之主,當天下無事,侈心縱慾,鮮克有終。至如秦始皇、漢武帝,好尚神仙,以​​求長生,疲精勞神,卒無所得。
使移此心以圖治,天下安有不理?
以朕觀之,
人君清心寡欲,勤於政事,不作無益以害有益,使民安田裡,足衣食,熙熙皞皞而不自知,此即神仙也。
功名垂於簡冊,聲名流於後世,此即長生不死也。
夫恍惚之事難憑,幽怪之說易惑,在謹其所好尚耳。
朕常夙夜兢業,圖天下之安,其敢遊心於此!”

濂對曰:“陛下斯言,足以祛千古之惑。”

洪武六年正月辛酉,太祖謂儒臣詹同曰:

“朕嘗思聲色乃伐性之斧斤,易以溺人,一有溺焉,則禍敗隨之​​,故其為害甚於鴆毒。
朕觀前代人君,以此敗亡者不少。
蓋為君居天下之尊,享四海之富,靡曼之色,窈窕之聲,何求而不得?
苟不知遠之,則人乘間納其淫邪,不為靡惑者​​幾人焉。
況創業垂統之君,為子孫之所承式,尤不可以不謹。”

同對曰:“不邇聲色,昔成湯所以垂裕後昆。陛下此言,乃端本澄源之道,萬世子孫之法也。” 

洪武十六年四月乙亥,太祖謂侍臣曰:

 '“人君不能無好尚,要當慎之。
蓋好功則貪名者進,好財則言利者進,好術則遊談者進,好議則巧佞者進。
夫偏於好者,鮮有不累其心。
故好功不如好德,好財不如好廉,好術不如好信。好諛不如好直。
夫好得其正,未有不治。好失其正,未有不亂。
所以不可不慎也。” 
 
洪武二十年八月戊申朔,太祖謂侍臣曰:

“人君一心,當謹嗜好,不為物誘,則如明鏡止水,可以鑑照萬物。一為物誘,則如鏡之受垢,水之有滓,昏翳汩濁,豈能照物?”侍臣對曰:“陛下謹嗜好,正心之道,莫過於此。”太祖曰:“人亦豈能無好,但在好所當好耳。如人主好賢,則在位無不肖之人;好直,則左右無諂位之士。如此,國無不治。苟好所不當好,則正直疏而邪佞進,欲國不亂,難矣。故嗜好之間,治亂所由生也。” 


洪武二十九年四月丙申,太祖謂侍臣曰:

“朕觀古人於聲色之好,亦不能無,如公劉之於貨,太王之於色,好之不過其度也。
若太康之盤遊,桀紂之內嬖,秦漢以下,耽於宮室苑囿及畋獵禱祠、奇伎淫巧之類,此好之失其度也。
好失其度,所以敗亡。要之不邇聲色,不殖貨利,惟成湯得其正也。” 


十一月乙卯朔,太祖禦武英殿。謂侍臣曰:

“夫好憎者,人情所不能無也。然好得其正,憎得其實,斯不陷於一偏。
至於喜怒,莫不皆然。一有所偏,則人得而中之矣。
大抵人能不偏於好憎喜怒,則此心廓然大公,不為物累,是以耳目聰明猶如神矣。”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